穿越行业寒冬,疫情留给旅游业的6个机会
上帝关了旅游业的门,定会为其打开一扇窗。
一切偶然背后都是必然,人类社会有个基本规律(熵增定律):
每隔一段时间,必然有种一新东西出现,用来打破原来的平衡,形成新的平衡。这是人类不断革新自己,并且自我升级的过程。
加速这个过程的一个是战争,另一个是瘟疫。
随着疫情的全球传播,世界格局与秩序正在加速转变,世界的商业、经济、体制都在经历新的蜕变。
每一次危难背后都会重塑新的格局和秩序,产生新的机会。
旅游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的一份子,自然也难逃这个自然法则。疫情在重创旅游业,加速行业升级转型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新的格局和机遇。
01
行业趋势带来的机会
被疫情冲击的这两年,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也是旅游业的转折点。疫情后的旅游企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做头部,要么深耕垂直细分领域的冠军。
在资源和资金越来越被垄断的时代,留给旅游企业做头部的机会显然已经很有限了。
对于大多数中小型旅游企业和一般旅游从业者来说,深耕垂直细分领域才是最好的出路。
02
人才变革带来的机会
接下来的旅游怎么做?要么有钱,要么有才。
旅游业是一个讲究资源的行业,你能拿到的优质资源越多,你活下去的几率就越大,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想要拿到更多的优质资源,要么用钱换,要么用流量换。流量的背后是内容,内容的背后是人才,这也正是为什么这两年各地政府纷纷加码引进各种特殊旅游人才的原因。
钱多的可以用钱去购买人才, 去培养人才,钱少的可以努力让自己变成人才。
03
市场分化带来的机会
贫富悬殊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和大多数服务业一样,旅游业同样存在两个市场,有钱人和普通人市场,要么做高端市场,要么做性价比市场。
这两年国家一直在提“国内双循环”,何为双循环?国内双循环的本质就是非消费经济信息。什么叫非消费经济信息?比如中国有6亿人没有坐过马桶,有10亿人坐过飞机等等。
相对于成熟的有钱人市场来说,旅游在县域存在着更多的机遇。下沉到县域去,深入挖掘这部分群体的需求,这也是机遇。
04
大众旅游带来的机会
前几天,文旅部门户网站上线了“大众旅游服务”栏目,在“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国策下,旅游被赋予了更多大众化的期望。
以前我们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是要全民小康,大众旅游。所以旅游经营的方向也是,要定位成不管有钱还是没钱,都可以我跟我去旅游。
小众的、高端的旅游不是说没有市场,不是方向,只能说是只适合很小的一部分人群,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旅游的主流还是要平民化、大众化。
05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机会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最新统计,我国六十五周岁以上的老人已近3亿,中国正在快速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
随着老人的增多,集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产品,也越来越受青睐。未来5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在5000亿元左右。
人口结构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中国生育率的持续降低。为了鼓励生育,教育部门叫停了所有学科培训。
减轻了教育支出的负担,家长有了闲余资金用来带孩子外出旅游,增强素质教育,孩子不用上培训班,也有更多的时间外出通过研学旅游的方式增长见识。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为康养游带来了更多的契机。生育率下降导致的教育减负,为研学游带来了更多机会。
06
短视频直播带来的机会
2020年的疫情袭击了无数个行业,却唯独带火了短视频和直播。
且不说被罚款13.41亿的大主播薇娅,单是这两年旅游圈里那些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的各个旅游主播,在旅游业一片惨状的当下,他们应该是过的最滋润的了吧。
没有一个行业比你在的行业更好,别的行业一样苦。
对于旅游企业和从业者来说,活下来依然是今年的首要任务。
穿越行业寒冬,离开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着眼自己的行业,发现更多的可能,或许才会有更多的出路,更好的未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