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死期”未到,不要自己先把自己吓死了!
2022-01-16 19:50:59
旅小二
一个成年人因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就医,医生初步诊断为肝癌晚期,预测他“只有半年生存期”,该患者一听觉得自己没救了,当即放弃治疗,回家等死。死后才被人发现,原来他并没有得癌症,他并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自己的“心理暗示”,通俗地讲就是被癌症吓死了。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呢?是因为这两年大家对旅游业的担心,或者说是对旅行社前途的担忧已经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人们不再需要旅行社了”,“旅行社越来越被边缘化了”,甚至有人还发出了“旅行社已死”的骇人之语。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以及各种新平台、新概念的不断涌现,不少旅游从业者开始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似乎旅行社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旅游业上空到处笼罩着“旅行社末日”已到的气氛。诚然,面对疫情和新消费趋势的冲击,旅行社的确陷入了发展困境,严重的市场内卷给旅行社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但我们不能因为对市场变化的恐惧,就像那位病人一样惶惶不可终日。更何况受疫情和新消费趋势冲击的,并非只有旅行社,现在哪一个行业不受冲击,不受影响?中国有句古话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处变不惊是破局的基本态度。人生病了,赶紧去治,行业生病了,就赶紧想办法去补救,去改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旅游的地方就有服务,有旅游服务的地方就有旅行社的机会。如果说旅行社会被淘汰,会死掉,那被淘汰的,死掉的也只是“皮囊”,旅游服务的“灵魂”将会永生!适应新趋势,找到新趋势下的新需求,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行业如何改变,我们就能永远活下去。新形势下留给旅行社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地接内容化,一条是组团生活化。旅游是一个地域消费经济,客户群体无非两种,本地客户和外地客户。从前比较火的短视频和直播,我们就能看到一些端倪。目前旅游短视频做的比较好的主播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以讲解当地旅游文化为主的文旅类主播,一类是以发现当地休闲生活的旅游探店类主播。这两类主播基本上都出自两类人,一类是之前做地接的,一类是之前做本地组团的。因此,未来地接应该向文化传播靠拢,做“旅游+文化”的文旅传播机构,利用文化传播吸引到更多的外地客户。组团应该向生活服务靠拢,做“旅游+生活”的本地旅游生活服务商,利用高频消费品激活更多本地客户。旅游市场变的是模式、是平台、是渠道......或者是其他什么,但“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本质永远都没变。地接也罢,组团也罢,旅游的本质还是“人”,为游客提供更广,更优质的服务才是根本。同理,作为旅游服务商,老模式也好,新模式也好,“让客户感到美好”才是根本。有人说疫情下的旅游业,价格和资源才是优势,这话对也不对。我们不能小看价格和资源在旅游消费中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客户体验”在旅游消费中的重要性。在旅行社发展的这些年中,价格给旅游市场带来很大的激励,但同时,也深深伤害到了这个行业。如果,在接下来的行业发展中,我们依然不能重视“客户体验”。那么,我们再多的转型,再新的模式,最终也都将是徒劳无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