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春天的风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们的脸,给我们希望,给我们力量。
然而对于旅游业来说,今年春天的风,就像是后妈的手,左一巴掌,右一巴掌,誓要把旅游业往死里抽。
疫情三年,对于旅游业来说,就像是一场艰难的长征之路,翻雪山,过草地,日子一天比一天难,随时都会有旅游同行掉队。
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太多旅游同行的离开,谁都无法预料最终能有多少旅游同行能够顺利走完这条艰难的长征之路。
千辛万苦熬过了寒冬,却被冻僵在了春天里,这是中国数以万计旅游企业和从业者正在面临的境遇。熬过了2020,熬过了2021,成立37年的和平国旅最终还是止步在了2022年的春天。2月,北交所发布了一条产权转让的预披露信息,标的名称为“中国和平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77.63%股权”,标的企业类型为国有控股,转让方为北京首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多年前3500万的注册资本,如今以4000余万出售,说是贱卖一点也不为过。即便如此,一个多月过去了依然无人问津。成立于1986年的和平国旅,如今已经走过了37个年头,曾经在北京拥有50余家门市部,可谓是风光无限。这一切,都在疫情爆发之后成了过眼云烟。出境游的长期停滞,国内游的间歇性暂停,成了压倒旅行社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熬过了寒冬的旅游业却被冻僵在春天里,这样的话语听上去有些悲壮,却也是当前大部分旅游企业的真实写照。眼看着人们换上了夏装,2022年的春季就要结束。眼看着时间已经到了4月中旬,2022年的上半年就要过去。出境游恢复无望也就罢了,国内游似乎也没有要好起来的意思,各地反反复复的疫情让今年的旅游市场格外冷清。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九寨沟每天平均的接待量只有1100余人,丽江古城的游客接待量仅达到了承载量的10%左右。这些大的知名景区尚且如此,那些小景区的境况可想而知。面对疫情的冲击,多家航空公司不得不大量缩减航班,旅游酒店降价促销依然门可罗雀,旅行社的跨省游业务更是被团灭。今年是疫情的第三个年头,外人很难想象这几年旅行社都是怎么熬过来的,在杭州从事旅行社经营的周冲如是说。疫情三年,对于旅游业来说,就像是一场艰难的长征之路,翻雪山,过草地,日子一天比一天难,随时都会有旅游同行掉队。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太多旅游同行的离开,谁都无法预料最终能有多少旅游同行能够顺利走完这条艰难的长征之路。我们想过很多办法自救,卖过货,做过直播、转过型,但在“疫情之下众生皆难”的大环境下,冲出重围的几率太小了。这几天有一句话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疫情之苦唯有自渡,很显然,旅游行业现在面临的困难已经不是自渡所能解决的了。正是基于此,今年2月份,国家把包括餐饮、零售、旅游、交通客运等行业列为特殊困难行业,并出台了相关纾困政策。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旅游行业纾困高潮,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各种纾困措施,帮助旅游企业度过难过。4月11日,文旅部再次点名纾困全国旅行社,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相关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文旅部门全额暂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将补足保证金期限延至2023年3月31日。除了全额暂退旅行社质保金以外,国家还鼓励国家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资企业单位的旅游活动交由旅行社承接办理。然而这项纾困措施却因为一些单位害怕不能报销,避免‘公款旅游’的嫌疑,遇到了一些单位的抵触。针对这种现象,湖南省旅行社协会会长左毅建议尽快出台指导性文件,破除制度障碍,改变对在旅行社行业的消费歧视,营造正常的消费氛围,帮助旅游企业走出当前困境。春将逝,夏将至,但愿夏季的热浪能够暖化被冻僵了的旅游业。